<
m4n6小说网 > > 逆兰(重生) > 逆兰(重生) 第56节
    兰宜不响,只当她已经睡着了。

    她以为自己应该不会真入睡的,但之前那番胡闹留下的那股余韵如温水般,在她身子里缓缓悠荡,她手脚发着软,不知不觉地,竟很快沉入了梦乡。

    沂王没有困意,听着她的呼吸渐渐悠长,又躺了一会,利落起身,到西次间去自己换了身家常青袍,出去在府里各处走了走。

    到二门时遇见了窦太监。

    窦太监忙迎上来,陪在旁边,一路走一路回禀:“王爷,找到张友胜在京里置办的外宅了。”

    沂王低应:“嗯?”

    “离着咱们这里不远,张友胜要从宫里来往方便,就买在前面两条街中间夹着的葫芦胡同里,宅子不大,不过里外也分了三进,归置得很像样子。”

    窦太监形容着,“孟三连着盯了两天,看见过周氏出来,和邻居嗑瓜子闲话,肚子很大,确认了没错。”

    沂王负手:“张友胜去过吗?”

    “这两天没有,不过他侄儿张怀受他所托,领着大夫去瞧过一次。”窦太监道,“孟三不便进去,等张怀出来后,跟了张怀一段,发现他满街乱逛,找了好几家牙人,要寻好稳婆。”

    沂王点头。

    周氏怀胎应该快七个多月,接近八个月了,张太监常在宫里,行动不得自由,这样关乎子嗣香火的大事只有托付给至亲才放心,张怀那个职位又不在御前,告假方便得多。

    “张友胜这个侄儿,脑袋有点不太好使,” 窦太监继续道,“他听信一个会吹嘘的牙人,被牙人带到一户稳婆家里去看,两边谈得很满意,孟三觉得不太对劲,等他们走了以后,就在周围几户人家里打听了一下。”

    沂王脚步顿住。

    像孟三这种盯梢活儿干多了的护卫,对人会有一种直觉的分辨,哪些人没问题,哪些人有问题,基本盯几眼就看得出来。

    “这个婆子手艺根本不成,她有一个女儿,嫁给了牙人,做了牙人的丈母娘,牙人才极力逢人就推荐她。”

    沂王:“……”

    窦太监道:“要不是张怀来过王府,老奴知道他那点底子,都要怀疑他想将来独吞张友胜的财产,存心这样办事的了。”

    可不是么,孟三在外面盯了一阵就觉出不对,张怀跟一对女婿丈母娘对面坐着,毫无所觉,让哄得团团转。

    沂王道:“先不要惊动,让孟三继续盯着。”

    窦太监应:“是。有夫人升王妃这事,咱们在京里该能再呆上一个来月。”

    沂王微微点头。

    他之前取笑说明日要接旨,其实旨意不会这么快下来,内阁要拟旨,宗人府要会同礼部确认礼仪,要备制亲王妃冠服,涉及的礼制很多,若是其中哪个衙门的坐堂官是慢性子,拖延一下,两三个月都算正常。

    “张友胜还连着太子,要不,也想想别的法子,皇上身边得用的大太监还有——”

    “不用。”沂王立时拒绝,“不管他连着谁,有这条线埋着就够了。本王多年不在京,做什么都招人眼,不宜轻举妄动。”

    窦太监改口:“王爷说的是,老奴没想周全。”

    沂王在府中转悠了有一阵子,秋阳照着,他脖颈露在外面,觉得被晒得有点刺痒,便抬手抓了一下。

    他身量高,窦太监本来没留意,这一抓,他瞧见了:“王爷,您这怎么有块红印子?几时被虫子咬的,老奴让人去找孟源拿点药膏。”

    沂王手顿了顿,放下来,嗤笑:“瞎操什么心。”

    窦太监纳闷,又把那块明晃晃的似乎还带点指甲掐痕的红印望了一眼,须臾,懂了。

    哦——

    窦太监干咳了一声,把一肚子的恍悟及感慨都咳回去。

    不能怪他没眼力,那谁想得到呢,他还以为他们家王爷这辈子就只有让虫子咬了呢。

    第49章

    兰宜知道了她还要在京里呆上一段时间。

    其实封妃的旨意, 回去青州也能接,朝廷费点事派个钦差罢了, 但沂王要留在京里等, 也不算什么大事,只要皇帝不反对,旁人——主要指太子, 有意见也没用。

    封妃封的是兰宜, 但她做不了什么主,便索性丝毫不去费心,包括沂王日渐显露的本该令人胆战心惊的野心,她也不太烦恼。

    由前世看,沂王是赢家。至于后来发生的那桩意外,只能说, 算遍人事之后, 还有天命。

    天命本非人力可穷尽。

    等待的这日里,兰宜迎来了一封意外的拜帖。

    从寿宴过后, 沂王府的门房上就出现了投给她的拜帖,兰宜闲来无事,打发时间一般看过去, 许多都不认识, 偶有一两封那日寿宴上出现过的人家, 她不熟悉,便也不想应酬,一概交与沂王, 让他安排人回帖称病。

    沂王道:“你要是想见谁, 见了无妨。”

    兰宜摇头。

    她一向就不喜欢交际, 也不想分辨这些帖子背后各是什么用意, 要是闷了,她宁可和侍女们各处走走,谈笑品茶。

    但这封帖子例外。

    兰宜坐在院中已盛放的桂花树旁想了好一会儿,道:“回他说,我下午有空,他主子要是身子不碍,可以过来坐坐。”

    来送拜帖的是杨升,下午申初进府拜会的是周姨奶奶。

    现在,已经不是姨奶奶了,是张家宅院的女主人,周太太。

    周太太的肚子挺得很大,秋月一人扶着她过门槛时,翠翠瞧着都有点不放心,跑上去帮了把手。

    周太太笑道:“没事,这个小东西稳当着呢,知道他的小命保下来不容易,全仗了王妃娘娘的福气。”

    兰宜纠正:“旨意还没出。”

    “夫人一向谨慎。”周太太很快改口,又道,“十拿九稳的事,阁里面的圣旨都拟好了,已到了司礼监,只是宗人府和礼部那边的排场多,要等着一块下来。”

    她说着话,要行礼,兰宜叫翠翠:“不用了,身子这么重了,快搀起来。”

    周太太却到底扶着两个丫头的手,慢慢地福身下去了,然后笑道:“这就够省事了,夫人对我们娘俩有救命之恩,按理,我该好好给夫人磕几个头,等这小东西出来,我再带他一起。”

    没有那三张路引,她不会容易得到张太监的信任,也就不能远离青州,安安稳稳地养胎到现在。

    她是孕妇,说话时手下意识会抚在肚子上,兰宜看了两眼,周太太发现了,心中一动,道:“夫人别着急,我瞧夫人的脸色比以前好多了,再好好调养一阵,说不定也能有好消息。”

    这话别人挺着肚子来说难免有无用卖乖之嫌,周太太敢说,实因她自觉与兰宜有难得的一段渊源,且系推心置腹:“我那说不得的来历,夫人清楚,实告诉夫人,在楼里时,我们姐妹都要喝避子汤,那东西未必全然管用,可没别的法子,就只有多喝,喝多了极伤身,我也没想到还能与这小东西结母子缘分。世事难料,所以,夫人千万不要灰心。”

    兰宜摇头:“罢了。”

    她确实多注意了一点周太太的肚子,但她早已不再执着于此,更从未想过与沂王有子嗣,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过到哪一日算哪一日罢了。

    周太太有眼色,见此也没有再说,兰宜问她:“你到王府来,张太监知道吗?”

    她真正想问的是,周太太知不知道张太监偏向太子,太子又与沂王不和之事,因拿不准,换了个问法。

    “他不知道。”周太太道,“夫人放心,他前儿才来看过我,下一次出宫,至少得七八天之后。平常都是让他一个叫张怀的侄儿来照看着,张怀远不如他精明。我只说今天想出来寻个灵验的庙拜一拜,保佑孩子顺利出生,张怀一点儿也没怀疑。”

    兰宜听她解释得这么详细,出门又绕弯子,就知道她心里多半有数,不然不必。

    周太太与她眼神相对,闪了闪:“他是还不放心我,不过只怕我偷人,所以叫张怀盯着我,别的,他不知道。”

    这是自曝其短的话了,兰宜声音低了点:“你才说过得好。”

    “是好。”周太太一口承认,“大宅子住着,好饭好菜供着,外面没人来找麻烦,里面怕我动胎气,伤着孩子,也没人敢惹我生气,男人常常十天半个月照不了一面,关起门来都是我做主。虽说他是个太监,身上收拾得比姓杨的干净得多,说话也文雅,心眼是多些,可从前我与那蠢货说话,得打叠起双倍精神来,不然,实在压不住要啐他一脸。”

    翠翠听得皱眉,想笑,又笑不太出来。

    周太太瞧着她们主仆二人的脸色,自己笑了:“夫人和翠翠姑娘都是善心人,我越性把话说透了:我呀,从险些叫那畜生坑死以后,再挨着男人都想吐。我心里就只有这小东西,只想把他好好养大,不论是男是女,不想他有什么大富大贵,将来能得一份营生,不用遭我那些罪,我就心满意足了。”

    兰宜点头:“这不难。必定可以的。”

    周太太很欢喜:“那就借夫人吉言了。”她笑着,眼圈却慢慢红了,“我其实,也有点怕,他眼下待我好,都是看在孩子的份上,谁知道他到底是个什么人呢。夫人肯见我,我坐在这里,心里面才踏实了。只有夫人助我,是不求回报,也再不会害我。”

    兰宜沉默了片刻,许多女子都是这般,想挣条活路,那么难,不知前方是什么,却也只能向前走。

    “我帮的也有限。别哭了,你怀着胎,该保重些。”

    周太太含泪笑道:“我心里恨不得给夫人立个长生牌位,只是眼下不方便。我也不便常来,好在我住的那地方离这不远——”她报了一个地址,“夫人若万一有什么用得着我的地方,只管叫人去,找杨升就行,他会告诉我的。”

    兰宜没打算找,不欲拂她的好意,还是道:“我知道了。”

    周太太身子沉重,行动又不算自由,再坐得一刻,就提出告辞:“我得去了,只怕叫他知道了不好。他上回来,说太子向皇上进言,藩王们该回封地了,皇上很不高兴,说太子不念兄弟亲情,心里头对皇父的恭敬想必也有限。太子碰了一鼻子灰,皇上也不自在,膳都用少了些,他们边上服侍的人,这阵子大气都不敢出。”

    兰宜怔了下,道:“你别打听这些,也不用告诉我。”

    “夫人放心,他知道我是青州人,我大着肚子,在京里什么人都不认识,整日无聊得紧,他来了,我和他说说话,打听一下跟家乡有关的人事,在情在理都说得过去,他不会起疑的。”

    周太太殷勤笑着,她没明说,但兰宜忽然领会了她的意思:她愿意作为张太监那边的内应,给沂王府传递消息,以此来换取之后可能需要的庇护。

    她与张太监是半路上凑作对,这份关系的来源太不可靠了,连露水夫妻都算不上,张太监既不信任她,她更不信任张太监,张太监究竟是人是鬼,得等孩子生出来,养住了之后才能作数,而在这之前,她要先备好退路。

    **

    周太太走后,兰宜让人将在前院的沂王请了过来,将经过说与了他。

    沂王早知周太太登门,听罢一时不语,只目光朝向兰宜,有一些奇特。

    兰宜不知他什么意思,便道:“我都告诉王爷了,如何抉择,王爷自己考虑吧。”

    她不打算涉入,如果不是怜悯周太太,不想断她的生路,她都不会传这个话。

    沂王“唔”了一声。

    他心内有点难言的感受,他想搭上这条线,要先派人各处打探,找准人家后也不敢惊动,要盯梢,要等待时机——要费那样多的力气和耐心。

    兰宜坐在府里,门都没出,那一头自动撞过来了。

    怕她不搭理,小心翼翼地先求着哄着。

    自古以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有时功败垂成,非力不能及,差那一点运道而已。

    他在这一刻有种没来由而又十分笃定的感觉:他的运道,在她那里。

    “你能和她说上话,那就先叫人告诉她,”沂王终于开口道,“张怀替她找的那个稳婆不行,叫她想法子推了,另外再找。”

    兰宜:“……”

    她一下子反应过来:“王爷早已叫人盯着她?”

    说穿了不奇怪,张太监在御前伺候,随便传递出点消息出来都可能很重要,关键时刻更说不定能起大作用。

    她恼得起身:“她是个可怜人而已,王爷有志向自己施展便是,何必打她的主意!”

    沂王镇定道:“现在是她打本王的主意。”

    兰宜语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