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4n6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寒门状元 > 第二五三八章 扼杀于摇篮
    沈溪取得平倭战事决定性胜利的消息,很快传遍大江南北。

    开战前关于沈溪的消息传播得很慢,但在以压倒性的优势战胜倭寇和佛郎机联军,取得百年来东亚地区最大规模海战胜利的消息传开后,捷报满天飞,不过两天时间,消息便传到京城。

    这些日子修身养性不与人争论的谢迁,突然如芒刺在背。

    不声不响中,沈溪再次对谢迁和朝廷体系造成极大冲击,让谢迁不知该如何应对。

    “于乔,你别太勉强了。”

    谢迁到五军都督府拜会张懋、夏儒时,张懋直接劝说,让他看开些。

    谢迁显然有心结。

    有关沈溪之事他已千万般提防,不想依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谢迁倒也没发怒,只是语气颇有些无奈:“本以为之厚要在江南停留个两三年,陛下去了只会制造麻烦,耽误战机,得胜的日子会无限期延后……谁曾想他居然把开战时间提前了,还取得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

    张懋笑道:“如此说来,于乔你是担心之厚早一步回京咯?”

    谢迁没回答,因为张懋的话切中他所想。

    本来以为至少两三年内看不到沈溪,朝廷可以将其影响力降低,就算沈溪头上戴着两部尚书的乌纱帽,但朝中事务基本都交给属官去做,在这期间沈溪就是挂着尚书衔当地方官,甚至连地方事务都很难干涉,单纯只是领兵作战的将领。

    却未曾想,沈溪用一年时间,先是平定中原叛乱,继而又荡平江南倭寇主力,超额完成任务。

    谢迁马上面对沈溪回朝问政的情况,朝廷局势再次发生重大变化。

    一旁夏儒问道:“如今陛下在江南,沈尚书没那么早回来吧?”

    这问题,夏儒更多还是在问张懋。

    近来夏儒跟谢迁是有了一些走动,算是混了个脸熟,也有一定交情,但涉及沈溪回朝这样一件对朝廷影响深远的事情,夏儒的发言权始终不足,而论私下交情,夏儒跟张懋可以到无话不谈的地步。

    张懋点点头:“陛下在江南,一时半会儿不急着回来,指不定圣驾还要去西南或者再往南边走走呢?”

    谢迁没有理会,因为他听出张懋这话安慰大过实际。

    谢迁道:“接下来就该论功行赏了……之厚仅领兵两万,便先后取得中原平乱和荡平倭寇的功绩,实在是让人意想不到……他如今贵为公爵,自己没法再升了,不过手下有功将士却不能埋没……朝廷会大力提拔,将这些人分封各处,镇守疆土。”

    “哦。”

    张懋脸上露出会意之色。

    谢迁知道没法从削减沈溪权力入手,就把沈溪身边精兵良将分别调到他处,逐步瓦解沈溪手里的权力,尤其是兵权。

    谢迁再道:“我会请旨陛下,由陛下颁赏功臣,留守新城的将士先一步调走,然后以江南兵马换防……毕竟江南地方军务还要靠本地人马支应,我会跟南京兵部和守备衙门打招呼,让他们全力配合!”

    张懋问道:“不知老朽能帮于乔你什么忙?”

    谢迁想了想,脸上满是为难之色,最后幽幽叹了口气:“希望国公爷可以帮忙在朝中多走动,尤其是五军都督府那边,一定要顶住来自陛下跟兵部的压力……老夫还有要事,告辞了!”

    ……

    ……

    “谢于乔这算什么?鸟尽弓藏么?怎么一大把年纪了还如此看不开?”

    谢迁在前时,张懋说得好好的,会全力配合,可当人离开,张懋便改变态度,跟夏儒叙话时带着揶揄的意味。

    别人对张懋了解不多,夏儒却很清楚,最近张懋总在说孙子张仑的事,这次张仑出征表现优异,已可顺利接班英国公之位,对此张懋非常欣慰。

    之前张懋本有意协助谢迁解除沈溪的兵权,但事到临头却要考虑这么做是否合适。

    张懋在军中地位卓然,跟沈溪交恶并不符合他的利益,尤其是张仑通过沈溪累积资历,获得军功,突然翻脸打压沈溪,一来有忘恩负义的嫌疑,二则一旦跟沈溪产生直接冲突,失败的话那以后属于英国公的话语权就要旁落,这是张懋不愿看到的一幕。

    夏儒低着头:“听于乔之意,对之厚似非常忌惮,急于逼迫其把兵权交出来?”

    张懋本已站起来,闻言嗤笑一声:“想是这么想的,但关键还要看陛下态度如何……现在陛下对之厚的信任到了何种地步?若是换作一般功臣或许会被陛下猜忌,但换作之厚……”

    “入朝以来,之厚从不结党营私,只跟陛下志同道合……陛下在朝中遭到的反对声音不少,只有之厚力挺……陛下正是以之厚军功来震慑万民,怎会于此时轻易便将之厚给拉下马来?”

    夏儒仔细想了想,不由苦笑点头:“听你这么一说,确实如此。”

    张懋道:“以往的功臣都怕被皇帝猜忌,唯独之厚对此最不担忧,他年纪太轻,再有能耐,要谋逆造反天下会有几人景从?这话是有些大不敬,不过道理就是如此,现在他还没怎样,朝中便尽是攻讦声,谁会相信他造反?”

    “若再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等于乔和你我都从朝中退下来,之厚没有对手,到那时不用我们操心,陛下就会自己动手了。”

    夏儒有些疑问:“那意思是要耐心等待?但问题是等于乔退出朝堂,那时之厚岂非羽翼更丰满?”

    张懋摇头道:“我们能等,这本来就跟我们勋贵关系不大,但有些人却等不了。现在涉及的已非朝廷权力之争,而是复杂的派系斗争……咱倒没什么,混吃等死罢了,有些人能等下去吗?”

    夏儒再次想了想,问道:“难道是张氏外戚?”

    张懋摇头:“不单是外戚……听说南边正有人图谋不轨,还是皇族,难道陛下会置之不理?”

    “当今天子登基后,四海内纷争够多了,先是西北鞑靼人,再是中原乱民,还有江南倭寇,接着又是王亲贵胄造反……说到底,太多人觊觎皇位,当今圣上年轻气盛,不问朝政,让很多人觉得有机可趁。”

    夏儒接连点头,对张懋推崇备至。

    夏儒问道:“那以现在的情况,我们该如何应对?”

    “等着吧。”

    张懋道,“这场纷争的矛头并不指向我们,全是冲着之厚去的,但以之厚的手腕,难道不会做什么?几年下来他在朝堂内羽翼渐丰,现在除了战场上的成就外,不算锋芒毕露。等他展露棱角时,一场清洗在所难免!”

    ……

    ……

    紫禁城,永寿宫。

    二更鼓敲响。

    张太后早早吃过晚饭便睡下,忽然被吵醒有人求见。

    张太后换了身衣服出来,见高凤站在堂下,神情拘谨,似乎有什么大事。

    行礼问候后,高凤将沈溪于江南取得大捷的情况跟张太后禀明。

    张太后放下手中的玉如意:“这位沈尚书取得功勋并非一次两次,不过是打了一场海战,侥幸赢了而已……跟以前的功绩相比,实在有些微不足道。”

    高凤心思慧黠,能力平庸却有足够的政治头脑。

    听张太后称呼沈溪为“沈尚书”,高凤便知张太后不认可沈溪国公的身份。

    以前张太后对沈溪还有些倚重,毕竟那是国之栋梁,她儿子的凭靠,但现在沈溪做了外戚,威胁到张家人的地位,加上沈溪与张氏兄弟有着恩怨纠葛,自然要处处针对了。

    高凤再道:“陛下暂且未封赏,不过料想就在这几天,另外南边那位宁王……派人来给娘娘您送礼。”

    张太后摇头:“这孩子倒是有心,年岁不大,却会做人,地方上那些藩王,都该向他学学,明白自己的本份!”

    高凤笑道:“娘娘说的是,宁王送礼是为了对娘娘您表示孝敬,东西其实不多,以地方土特产为主……娘娘若觉得不妥,可以跟宁王的使者说,让其带回去就是。”

    张太后想了想,摇头道:“算了,留下吧。”

    “是,娘娘。”

    高凤恭敬地回道,表情轻松许多,好像完成某种交托……宁王送礼,他从中穿针引线,自然也会得到诸多好处。

    张太后道:“沈家听说举家离开京城南下,你有去查查他们为何走吗?”

    高凤一怔,随即道:“回太后娘娘,老奴去问过,好似是陛下传旨让随军亲眷往新城,这还是沈尚书自己所做提请。沈家离开京城……也算是好事吧。”

    说话时,高凤观察张太后的反应,想知道张太后对此事的态度。

    张太后有些生气:“全都去了江南,连皇上和那个小丫头去了,这成何体统?难道他们以后不回京城了吗?当皇帝的却不在京师坐镇,一次次出巡,这样下去,朝廷是要出乱子的。”

    高凤道:“京城有谢阁老坐镇,到现在没出任何差错,朝廷很安稳。”

    “那就赶紧派人催促皇上回来,不管用什么理由,说西北边疆有战乱也可,或者说有人觊觎他的皇位。”张太后道,“当皇帝的一点危机感没有,他的江山被人抢去怎么办?他到现在还没子嗣……”

    言语间,张太后有诸多埋怨。

    高凤不敢搭话,低头不语。

    突然张太后记起什么事来,“哀家这边写了一份信,回头给谢阁老送去,再把杨大学士叫来,哀家有事跟他说……这天下的事情纷繁复杂,皇帝不管,哀家这个当太后却要多留点心眼。”

    ……

    ……

    舰队回师,从爵溪所到新城,大概需要五天时间,但沈溪给自己留了十天时间。

    舰队没有离海岸线太远,一天行程不长,日上三竿起航,尚未入夜舰队便靠岸,部分人马还会到岸上驻扎。

    大明海疆经过百余年封锁,此时非常萧索,如同原始丛林,沈溪到处去观察一番,派人记录详情,到了晚上独处时他还会拿出地图做出标注。

    没人知道沈溪在做什么,那些将领更不会去问,沈溪的思路跟常人格格不入,最开始或许会有人好奇,久而久之就没人在意了。

    夜深人静,沈溪仍旧在看他绘制的海岸图纸,跟既有地图做对比。

    以前大明海疆地图没有几何概念,画法抽象,近乎是一条线下来,甚至连基本东南西北方位都不能标注清楚,而现在沈溪手上的海疆图则一目了然。

    此时沈溪看起来是认真查看海疆图,但其实很多时候他都处于走神状态。

    “大人,夜色已深,您该休息了。”

    云柳出现在沈溪跟前。

    此时距离返回新城还有两天时间,她刚刚获取江西的最新情报,路过舱门前时见到沈溪深夜还在秉烛办公,不由走进来,面带关切之色劝说。

    沈溪没有理会,依然在认真想一些事。

    云柳不敢打扰,站在旁边很久,才见沈溪抬起头看了她一眼。

    沈溪道:“明天可能要赶一赶,我准备入夜后返回新城,那时候舰队入港不会有太大麻烦。”

    云柳不明白为何沈溪要入夜后回去,毕竟这一路上沈溪都没着急,好像是在等什么时机。

    云柳道:“大人,有关宁王谋反之事,尚无音讯,至于派出去的那个倭女,现在刚进入江西地面……您是否要等宁王那边有确切消息后,再去面圣?”

    沈溪摇头道:“宁王是否谋反,不关乎大局。我没有考虑这件事。”

    云柳低下头,没再多问。

    沈溪主动解释:“我在想下一步出征之事。”

    云柳一阵恍然,但还是有些疑惑:“继续出征?难道说接下来平定海疆,追击倭寇残余,大人依然要亲自披挂上阵?”

    沈溪再次摇了摇头:“海疆可平,但真正威胁到我们的未必是来自海上的贼寇,造成海疆不稳的主要原因其实是大明的海禁政策……我已上疏请求陛下取消海禁,不过现在看来要在两年内取消的可能性不大,朝廷反对的声音很多。”

    云柳想了想:“取消海禁,乃利国利民的好事。”

    沈溪站起来:“好与坏并不是评判一件事是否可行的根本标准,只要有改变,必会引起朝中非议声。陛下这两年做了太多特立独行之事,在海禁是否取消的问题上未必会跟大臣交恶,这是我顾虑的主要原因。”

    云柳道:“禁海乃太祖所定国策,朝中老臣,恐怕都会对大人所提方略产生质疑。”

    “那就让他们继续质疑吧。”

    沈溪无所谓地道,“我只是尽本份跟陛下提出请求,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种事我不会勉强,根本没必要。”

    ……

    ……

    沈溪要回来了。

    朱厚照对此没什么感觉,是否见沈溪对他来说无关紧要,毕竟海上战事已结束,他到江南来的目的没达到,留不留下来其实无足轻重。

    “……陛下,要是您真想带兵的话,其实我们可以到西南去,听说那边还有异族未征服……”

    朱厚照抵达新城几天后,过了那股新鲜劲,开始有些颓丧。

    有人为他准备吃喝玩乐的事情,但无论怎么安排,这里的东西都不能跟京城的媲美,也无法跟扬州、徐州这些繁华的大都市相比。

    新城固然好,很多东西很新鲜,但也仅仅限于新鲜罢了,城里的配套措施,尤其是吃喝玩乐的场所严重不足。

    朱厚照作为皇帝最大的喜好就是玩,在这点上新城满足不了他。

    朱厚照情绪不高,也跟他在沈亦儿那里受到冷遇有关。

    江彬试图用一些方式改变朱厚照的生活,促成皇帝离开新城,甚至鼓动皇帝继续出征,到西南去平乱。

    朱厚照坐在那儿,一脸郁闷:“这在在大明最东边,现在让朕去西边,难道是嫌朕还不够累,非要让朕折腾才好?平几个不臣的异族,难道要朕亲自上阵不成?”

    有着沈溪平西北、中原和海疆三大战功珠玉在前,朱厚照觉得自己很难在一些事上有所超越,对出征的事意兴阑珊。

    恰在此时,小拧子急匆匆进来,面色凝重,大概有重要的情况禀报。

    “小拧子,有事吗?”朱厚照黑着脸问道。

    小拧子没回话,看了江彬一眼,朱厚照没好气地挥挥手:“江卿家你先退下,今晚不用你伺候了。”

    江彬也知自己在朱厚照面前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功劳,此时皇帝心情不好,自己最好是不要拿热脸贴冷屁股,赶紧行礼后告退。

    等江彬离开,朱厚照才喝道:“有话赶紧说。”

    小拧子道:“陛下,奴婢听说……有人要造反。”

    朱厚照一拍桌子:“好你个小东西,什么话都敢乱说……造反?你不是想说造反的人是沈尚书吧?”

    小拧子赶紧跪下:“回陛下,并非是沈大人,而是宁王,这是南京守备太监张永跟奴婢说的……张永在南京打听到一些情况,赶紧派人前来通知,听说宁王跟倭人勾连,有个叫江栎唯的,以前是锦衣卫北镇抚司镇抚,现在就是在替宁王做事,人已被沈大人擒获……”

    小拧子说得很详细,都是从张永派来的使者口中得知。

    小拧子希望能通过这件事立功,汇报得非常详尽。

    朱厚照本来有些意兴阑珊,听到后一双小眼睛瞪起来,似乎对此事非常感兴趣,急声道:“他娘的,居然有人想谋朝篡位?张永调查的情况是否可信?”

    小拧子为难道:“陛下,这件事是否可信,只有您亲自问过张公公才能得知……要不,将他从南京叫来?”

    朱厚照想了想,站起来:“不用着急,再过两天沈尚书就会回来,有事问沈尚书也一样。本来朕还觉得没事做呢,现在好了,正好带兵去平宁王,顺便震慑一下别的皇亲贵胄,让他们知道朕不是好惹的!”

    小拧子没料到朱厚照又想御驾亲征,不过他也大概能理解朱厚照的心态,既然打倭寇掺和不上,还不如去做点“更有意义”的事情,那就是去打造反的藩王。

    ……

    ……

    有关宁王谋反,早就有小道消息传播。

    宁王在谋逆上不是很有经验,加上平时做事高调,使得地方官府对他颇为忌惮,朱厚照到江南后,就算宁王不想谋反也有人会拿他来做文章,更何况宁王野心很大,小动作不断,总有蛛丝马迹可循。

    因小拧子单刀直入跟朱厚照禀明情况,当朱厚照把意思传达下来时,张苑很被动。

    “……宁王谋反?”张苑显得很诧异。

    倒不是说他没听说这小道消息,而是他觉得这会儿不适合提,毕竟皇帝还在江南,把事情闹大不太好。

    这也跟他收了宁王送来的礼物有关。

    张苑本来就为自己受贿渠道单一而发愁,现在有人把大把的银子送过来,他基本是来者不拒。

    宁王看中这点,向张苑大肆贿赂。

    拿人手短,张苑不会去主动跟朱厚照提宁王谋反,不想竟被张永和小拧子抢了先机。

    小拧子道:“陛下说了,沈大人回来后就派兵去攻打宁王,所以要提前做准备。”

    张苑一怔,若是朱厚照早一步离开新城,他乐于接受,他跟江彬一样都不希望朱厚照长久留在新城,这里毕竟是沈溪的地盘。

    但若说让他筹划带兵攻打江西,他也不情愿,一来他没这本事,二来他觉得这件事很荒唐。

    张苑皱眉:“已确定宁王谋反了吗?陛下为何会如此着急出兵?小拧子你老实说,这件事是不是你从中做了什么手脚?”

    小拧子神色拘谨:“陛下跟前,岂能随便乱说话?尤其涉及藩王……”

    张苑稍微一琢磨,握紧拳头:“定是江彬那狗东西,居然在陛下面前诬告皇族,他是活腻了。”

    小拧子讶异道:“听张公公这意思,你不会觉得宁王是好人,谋逆之事子虚乌有,更不打算配合陛下平藩吧?”

    张苑没好气地道:“你个小东西就会嚼舌根子,咱家要怎么做轮不到你来指点!不过沈大人要回来倒是实话,陛下是否带兵去平乱,全看沈大人是否支持……只要这件事不是沈大人捅出来的,怎么都好说。”

    小拧子有些惊恐,心道:“这事儿不对啊,张苑一直没跟陛下提,沈大人也没说,难道就等着我往口袋里钻?”

    张苑不知小拧子心中所想,不耐烦地挥手,“咱家要去查宁王的事,你个小东西有事的话请自便……走好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