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4n6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山石 > 第28章
    刘柳一个枕头扔过去,堵住了孙乾明接下来的话。

    沈拙清听到“诗社”,顿时来了劲头:“诗社现在怎么样?围读还在继续吗?”

    孙乾明神神秘秘从抽屉里掏出一本杂志,递给沈拙清。

    “丛林?!”沈拙清看到封面大吃一惊,左翻右翻看了好一会儿,问道:“你把它做成了杂志?”

    “我倒是想。”孙乾明皱了皱眉头,嫌弃地说:“是敬爱的前任主席,走之前帮忙打的申请。要不然,我哪能申下校刊啊?”

    刘柳点点头,跟道:“你跟李师兄一走,诗社可差点就转不动了。幸亏明哥神武,二话不说就把杂志社接下来了,还开了个‘喉舌’专栏!”

    沈拙清并不想和他们过多聊李方潜的话题,便翻开了内页。

    果然,第三张右上角醒目的“喉舌”二字赫然在目,里面什么内容都有:西区食堂的吊扇松动有安全隐患、上学期放映的电影风格沉闷、学生社团的申请流程过于繁琐、学生会换届门槛太高......仿佛宿舍的夜间闲谈都变成一个个方块字,也不知道孙乾明哪里收集来这么多信息。

    沈拙清分外认真地合起书说:“变成杂志以后是正规不少,但是刊印出来需要时间,许多东西就少了时效性。所以我的建议是,围读还是不能放。”

    “知道啦,现在我可是社长!”孙乾明故作端庄地正襟危坐,还掏出一堆信件,显摆似的散开,“看见没,也有人给我送信了!”

    “是是是,明哥魅力无限。”刘柳在一旁帮腔。

    沈拙清好笑的拿起其中一封,面上写着:

    【喉舌投稿】英语角问题 外语系 陈筱 丛林杂志收。

    第16章 谢谢鼓励,一切都好

    另一边,李方潜刚入学不久,就随导师又去了云南。

    他的研究生导师和本科导师之间私交甚密,云南的测绘地也是两校合作项目,因此这次得以见到许多熟面孔。

    在走过一条河湾时,满地的鹅卵石姿态各异,李方潜注意到有一颗石头被河水洗刷地圆润又清透。

    空旷山谷里突然传来遥远的回响:

    “夕阳好看。”

    “这里的山石也很美。”

    显然,在场并没人说话。这来自远方的声音,其实就在李方潜的脑海,跟着那个落霞翻滚的傍晚一起盘旋。

    这样想着,李方潜走过去弯腰捡起石子,准备放进书包。动作到一半,突然停住了。

    习惯了,还以为在n大呢。都忘记现在回校后,石头都没人能给。

    友人见状,笑道:“哟,捡石头送女朋友呢?”

    “没有的事儿。”李方潜笑了笑,又欠身放回河里。

    “也是,送女朋友总得准备些好的。”

    待友人走远后,李方潜才回头凝望湍急的河水。

    石头落地的瞬间,心里像缺了一块。

    他在高脚楼里提笔给沈拙清写信。那些有文采的句子他是写不出来的,只能写写每天干了什么、去了哪些地方、路过哪条河。

    仿佛还在加州时,隔着山川湖海和对方分享生活。

    一天,信纸塞进了信封,小心叠好封口后,一缕光透过窗,滚滚红云映着竹海,烧尽半边天幕。

    李方潜突然就想起美国西海岸断崖旁,在紫霞下雀跃的、风尘仆仆的剪影。

    复又把信封剪开,在信纸的最后一行加上:

    “对了,云南的夕阳也很好看。”

    -

    收到信时,沈拙清在考虑申请b大。一系列考试需要准备,他愈发佩服当年的李方潜,能在出国前把毕业、升学安排地井井有条。但这种崇拜,又不可避免地加深了那份喜爱和依赖。

    因此,当看到信中夕阳、石头一类话时,沈拙清又惊又喜,恍惚间还以为自己终于得到了回应。

    一整天,他的嘴角都没下去过,连图书馆老师都狐疑地看着这个兀自傻笑的人。

    晚上回到宿舍,第12次把信拿出来重读时,沈拙清的理智才慢慢回笼。

    他隐隐认识到,自己这些含蓄的情话,在李方潜那里,也许只是加深了对文学系的误解而已。

    开心了这么久,其实只是一个人的弯弯绕。

    算了,再自作多情就是傻子。

    沈拙清决定让自己忙起来,报了国际大专辩论赛的选拔,还买了许多b大入学考试的资料,吃饭时逼着自己背案例,睡觉前也用英语把那张脸挤出去。

    他每天在图书馆和办公室之间奔走。孙乾明总是在他盯着黑眼圈回到宿舍时打趣道:“哟,优秀青年回来了?”

    有些努力是立竿见影的,比如沈拙清打进了辩论复赛,也通过了b大的笔试;而有些努力注定徒劳无功,比如正当沈拙清以为自己已经波澜不惊时,李方潜寄来了一张明信片。

    正面印着火烧云,天空下是b大的标志性建筑。背面只写了短短两个字,加油。

    加,油。

    再普通不过的鼓励,适用于无论亲疏远近的好友和大部分中文语境,毫无特殊意义。

    可沈拙清觉得,这两个字笔锋遒劲、力透纸背,就像真的往身体里注入一股暖流。

    真是疯了。沈拙清骂着自己,嘴角还是抑制不住的上扬。

    -

    其实这张明信片倒没有想象中那么普通。至少“加油”二字写上去之前,草稿纸上还拟了一大段发自肺腑的鼓励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