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明竹做了些上次给李婶的那种竹蜻蜓,还在上面做了简单的刻花,有的是阳刻有的是阴刻。都是不同题材,还挺好看的。

    此外,他还设计着做了些小竹刻的纪念品,像是一些小挂件。

    梁宇柏还问:“到时候要不要我和你一起去,帮你打打下手。”

    谢明竹知道梁先生明天是有工作的,而且怎么能让梁先生给自己打下手呢?他道:“没事的,我到时候直接去就可以,你忙你的就好。”

    也是不凑巧,梁宇柏第二天正好有很重要的工作,如果那个工作不是很重要或者可以推迟的话他应该还会请假。现在,虽然可能无法整天都陪在小竹子身边,但他还是准备到时候抽着空去看看。

    当然他还是安排了自己的一个小助理跟着小竹子一起过去,到时候可以帮帮忙或是处理一下各种事情之类。

    有另外一个人在,无论是到时候在展台还是搬东西都会更方便一些,可以互相照应。所以谢明竹现在接受了梁先生这个提议。

    他早早准备好了要带的东西,还提前和魏爷爷讲过。

    由于他制作的竹刻都比较小件,背起来不是很重。

    魏老爷子很为谢明竹高兴,他知道这个孩子终究是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说不定能达到更为光明的彼岸。

    他也知道谢明竹的天赋,趁此机会他突然提及:“阿竹,你对竹刻的喜爱以及在这一方面做出的尝试和呈现的作品都不该被埋没。到时候说不定会有其他竹刻家欣赏你做的东西,要是他们表现出愿意带带你的意思,你也可以答应下来。”

    在谢明竹心里,魏爷爷一直既是自己的亲人也是教他做竹刻和竹编的师父,现在听爷爷这么说,他心中难免有些不是滋味。

    “如果到时候有其他前辈愿意给我一些指点,一定是非常幸运的事,我会跟着他们好好学。但爷爷,我的师父只会是您一个人。”谢明竹声音带了几分坚定。

    虽然现在想这些看上去有些超前,还不知道后面那次展示会会发生什么,也不知道会不会有人欣赏他。现在说这些似乎为时尚早,说不定没有大师看得上他做的东西。

    或许还是交流的机会少了,让谢明竹不知道自己做的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但魏老爷子清楚,这样的好苗子出去一定是会被人争抢的。

    就像他当初画国画的时候,仅仅被朱老师看了一眼就想要收他为学生。

    听这孩子这么说,老爷子忍不住笑了笑:“其实没必要说的这么绝对,无论学什么东西,人的一生可能都会遇到许多个不同的老师。我虽然教过你一些东西,但现在我已经不再能教你什么了,只有不断往前看,才能获得更多的进步。”

    他谆谆教诲:“永远不要因为‘师父’这种词儿给自己加限制,甚至失去了本该提升自己的机会。也正因为我带过你,才希望你能不断跟着新的老师学习,希望你不会把自己框死。”

    原本谢明竹很在意的东西被魏爷爷这么一说,似乎变得轻了很多。他尊重爷爷,正是因为爷爷的引导才会发掘自己的兴趣,走上这一条路,可这并不代表着固步自封。他想拥有进步,想要尝试新的东西,想要提升自己的水平。能有所成就,无疑是对魏爷爷最好的回报。

    谢明竹沉默了一会儿,似乎是在考虑。

    见这孩子的样子,魏老爷子笑道:“我再给你举一些例子,不过这些例子你应该都知道。最开始开创一个竹刻流派的创始人也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经过不断的学习与创造,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们会学习前任的作品,会和不同流派的主客家进行学习交流,有些还在扇庄工作过。正是有这些的积累,才会让他们拥有如此成就。所以阿竹,你不要抗拒学到新东西的过程,多和别人学学。”

    这样一番劝说下来,谢明竹彻底明白了魏爷爷的意思,他终于点了点头:“我明白了。”

    他接着释然一笑:“不过到时候还要看有没有前辈想要教我才行。”

    “祝阿竹展示顺利,不论到时候是什么结果,你只要在这个过程中能学到些东西就好。这一次你可以主动和别人交流交流,还可以问问可不可以触摸下人家的竹刻,看看人家做得到底怎么样。”魏老爷子嘱咐。

    “好。”谢明竹答应下来。

    很快就到了前去竹刻展示的那一日,在临走前,梁宇柏在他额头上烙下一吻:“祝我的宝贝展示顺利,也希望你能多卖掉些小竹刻。”

    他凑到小竹子耳边笑道:“你到时候还要养我呢。”

    这算是小竹子开始凭着自己的手艺正式赚钱了。

    谢明竹被逗笑,心中的紧张感也散去不少:“我会努力的。”

    司机载上了谢明竹和小助理一同去场馆,这位小助理姓覃。

    主办方很负责任,场馆前有专门负责接待的人。谢明竹下车后就有人打电话给他,并带他进入场馆内。

    看到谢明竹时那个负责的小姐姐愣了愣,她知道对方年轻眼盲,但没想到这位做竹刻的手艺人长得这么好看。

    不过她很快调整过来,在微微诧异过后,马上上前进行专业的引导,告诉他展示台的位置。

    这次展览售卖的收益所得都归手艺人个人所有,那个负责的小姐姐说:“到时候如果还有什么其他问题可以及时联系我。”